齐耳短发,步伐轻盈,脸上挂着笑容,眼眸透出神采,这是彭春红给大家的印象。一个人、一双腿,穿梭在街巷之中;一支笔,一个本子,记录着社情民意,这是她工作的日常。
2016年,为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宜阳新区组建了街道下辖的宜兴社区。最初,包括彭春红在内只有3名工作人员,时常面临“事多人少”的尴尬局面。
缺人,是社区普遍存在的难题,彭春红也在积极寻找破解之道。随着走街串巷次数增加,入户访民情更加深入,她发现社区住着许多党员,有迁居而来的居民党员,也有因工作迁移至此的流动党员,彭春红就考虑,能不能发挥这些党员的作用,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一方面,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把分散在社区里的党员全部凝聚起来,组建功能型活动党支部;另一方面,开展单位党组织进共建社区、在职党员进居住社区活动,将党建触角延伸至楼栋甚至居民家中。”彭春红向笔者分享做好社区工作的秘诀。
今年69岁的牛大水,是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也是一位有着31年党龄的党员。退休后赋闲在家的他,发现有的邻居家里遇到下水道堵塞一时难找到人维修,便萌发了为小区居民义务维修的想法。
某次,一位居民家的厨房下水道严重堵塞,管道内有许多像石膏一样的硬块,他花了几个小时才疏通。忙完后,他还耐心向房主传授预防下水道堵塞的方法。为表达谢意,房主坚持要付钱给他,牛大水婉拒了。他说:“为邻里做点事,也算是对社会作贡献。”
影响一个,带动一片。如今,宜兴社区有90多名党员担任楼栋长,1500余名党员在各自楼栋亮身份,1900多名机关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社区党员人数占社区人口总数约1/10。
一件事、十件事、百件事……在彭春红心中,“党建引领”是大事,作为社区大家庭的“家长”,作为“扛大旗”的人,她要把党的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宜兴社区有1.8万人,大部分是新迁入的,社区人口结构多元,
是一个实打实的“生人社会”。如何让社区结构下的“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会”?
彭春红萌生了一个想法,她对同事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办一场社区春晚,怎么样?”
“这个主意好,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凝聚人心!”社区其他工作人员都非常支持。
通过挨家挨户宣传,终于凑齐了独唱、舞蹈、朗诵、小合唱等节目。短短半个月时间筹备,首届宜兴社区春晚于2018年成功举办。
“社区各个志愿服务社团和居民都主动请缨,有人出力,有人出物资设备,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社区仅用了一份盒饭的钱就把晚会给办起来了!”说到这里,彭春红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社区的人心也凝聚起来了。
彭春红将社区文化作为团结社区组织和居民的精神纽带,组建了合唱团等13个文艺团队。围绕各种节庆、兴趣、表彰等主题,党组织、社团组织、居民群众一起联合办各项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大大激发了社区活力,得到群众积极响应。
为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彭春红组建了“安心社”心理健康服务队等10支志愿队伍。她自己也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引导社区1500多名党员和群众加入了队伍,平均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
彭春红的手机微信群总是很“热闹”,时不时响起提示音。在2605个微信好友中,有1454个是社区居民。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志愿者开展什么活动,大大小小的事情居民总喜欢跟彭春红聊上几句。
一边刷着群消息,彭春红一边分享了对社区工作的感悟:“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办好居民心头事,解决居民心头忧,才能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胡桂珍每隔10多天就会到社区来看望彭春红,总是握着她的手,叮嘱彭春红一定要保重身体,别太辛苦。
这些年,就连社区里的孩子都认识彭春红。她开办的“4点半课堂”和“假日课堂”帮助职工家庭解决了孩子无人照料的难题;还主动对接公交公司,帮助作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解决居民停车、充电难题等,群众普遍反映“住在这个社区真好,书记真好!”
今年6月,一位陈姓阿姨到社区反映,说邻居家的空调外机噪声大影响到家里老人正常休息。彭春红立即去两个家庭了解情况,发现确有噪声存在。于是她从中调和,邻居做了隔音处理,此事得到圆满解决。
“服务提高一点,居民少跑一点。”这是彭春红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此她推出社区“点单服务”和“上门服务”温情服务模式,打造便民惠民平台,让群众下班后、节假日甚至不出门也能办成事。
20多年来,社区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工作措施逐步形成制度,一项项架天线、接地气的创新做法得到群众认可,一个暖心、温馨的社区逐步走向成熟。彭春红以百姓心为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带给居民大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